植保无人机
一分钟喷洒2亩地,超高效农用无人机三农洞察 2018-07-07
引言:
农用无人机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实现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18亿亩基本农田,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业植保作业,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有10万之众,致死率约20%。植保无人机可远距离遥控操作,避免了喷洒作业人员暴露于农药的危险,保障了喷洒作业的安全。
视频:植保无人机作业过程全览
(视频时间较长,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植保无人机优势分析
操作简单
多旋翼农用机在田头地埂就能升起降落,从几米低空飞行可在视距范围内控制飞行喷洒效果。非常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形农田和不同种类高矮的农植物与树林,相邻农田种植不同农作物情况下也可精准的喷洒。配备先进的导航自驾系统可以通过地面基站或者一台笔记本电脑设计飞行路线实现飞机自主喷洒农药。
速度快,效率高
农田病虫来势非常凶猛,有时人工喷洒效率不够,大面积灾害来时无法扑灭。农用无人农用机平均每分钟可喷洒约2亩。每次装药可以喷洒10-25分钟,每次起降约可喷洒约70-100亩农田,是目前传统的人工喷洒速度的百倍,完全有可能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作业。
喷洒均匀和雾化效果好
利用农业无人农用机向下的强烈旋转气流在喷洒农药时可以在翻动和摇晃农作物的同时,在下方的农作物形成一个的紊流区,可以非常均匀地喷洒农药,因此能将部分农药喷洒到茎叶背面和根部,这是目前人工和其他喷洒设备无法做到的喷洒质量。由于无人机下旋风力集中而有力,采用超细雾状喷洒比较容易透过植物绒毛的表面形成一层农药膜均匀而有效的杀灭害虫。
环保效果好
省水,省药,减少污染飞机作业省药30%,省水90%,有效解决农药残留及土壤,水源污染问题,喷洒农药用量少,环保效果好。规模化喷洒方式有利于政府农用部门对农作物质量的把控,减少对环境和农作物的污染。喷洒时也不会影响远处操作的人身体健康,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
操作安全
飞机是自主飞行喷洒农药,喷洒作业人员避免了直接暴露于农药范围内的危险,保障了人员的安全。即使采取手动遥控作业,人员与农用机距离较远,发生操作故障或紧急情况时也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
安徽宿州村民借助植保无人机走高科技之路
植保无人机不断普及,开始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据了解,安徽省宿州市夹沟镇湖町村64岁村民吴会兰也用上了无人机。无人机不仅每亩能够节省1/3药钱,更重的是她和老伴再也不用会打药发愁。去年她和老伴管理十亩玉米地,老伴因为劳累加中毒花费近千块,现在不用受那份洋罪了。
农业无人机目前已应用于农业分析、种植、监测、农业喷洒、灌溉和农作物的健康评估等农业领域。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需求量是 10万架,无人机植保从业人员需求量是40万人。无人机,这一曾经仅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存在如今正在重新定义精准农业。
—
END
—
点赞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